FB_IMG_1563091422934.jpeg

 

 

台灣賽車運動發展至今已數十年,相較鄰近國家來看,如中國、日本等,

其進步相當有限。歸咎其因,可說是諸多因素所致。

尤其,自大鵬灣BOT案宣佈中止合約後,促使大鵬灣國際賽車場關閉,

引起賽車界一片譁然,投下震撼彈,更面臨正規賽事將無處可辦之窘境。

 

台灣賽車發展至今,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?

僅以個人觀點,先從南北兩座賽車場談起。

 

過去在台灣對較資深的車迷、車手來說,最有記憶的「龍潭賽車場」,

已在2013年因噪音及土地問題走入歷史;當年,龍潭賽車場屬於小型賽車場地,

從消費來看,對於參與者的門檻不高,是一個相當適合新手入門練習的場地,

即便跑道維護狀況不佳、場地安全疑慮等問題,但也著實支撐了國內賽車運動長達二十多年。

 

 

FB_IMG_1563091588444.jpeg

 

 

在龍潭賽車場結束營業的同年,落成近兩年的「大鵬灣國際賽車場」,

終於正式取得FIA G2的認證,讓台灣終於真正擁有首座國際賽車場。

 

 

G2的認證代表著,除F1之外,所有級別的賽事皆能舉辦,

而這個場地於基地範圍內有著許多「歷史建物」,且礙於BOT合約之限制,

造成在賽道設計上,必須繞道避開建物,造成獨特的史努比形狀賽道;

此部份,評價兩極,有些人覺得應拆除,亦有人認為不失為一項特色。

 

 

大鵬灣落成後舉辦過的賽事,從一開始的台灣超級街車聯賽,長年於龍潭舉辦的台灣房車錦標賽(TTCC),

兩大汽車媒體主辦賽事(Option、Spec R),汽機車直線加速賽,大鵬灣自辦的台灣大賽車,

還有國際規格的亞洲全明星賽、AUDI R8 cup統規賽等,都有一定程度的帶動賽車運動風氣,

為國內賽車運動注入活力;可惜的是近幾年,各賽事的參賽人數逐漸下滑,觀眾進場意願亦不高,

部份有能力的車手,轉至國外參賽。值得注意的是,二輪賽事的參與度相較於四輪,

其參與度相對較高,熱度較為持續,反而沒有太大幅度的衰退。

 

 

從開發案角度來看,大鵬灣國際賽車場屬於整體大鵬灣BOT案中的一部份,

而政府主管機關為交通部觀光局下轄的鵬管處。

對於這類開發案,承攬的民間公司與政府主管機關之間,存在有合約關係,

因此配合上必須相當密切,且互動良好,這關係著BOT案整體之成敗關鍵。

假設,任何一方,在認知上有所落差,未能有共識,

長期下來必然會造成開發進度延宕,對雙方皆並非好事;

從大鵬灣公司所發之聲明稿來看,針對廢水處理、私人漁撈等問題,不難看出癥結之所在。

 

 

FB_IMG_1563091571873.jpeg

 

 

目前第二座FIA G2的台中麗寶國際賽車場主體建設已完工,但仍未正式取得FIA G2的認證。

以現在角度來看,國內真的需要兩座FIA G2的國際賽車場嗎?

 

 

其實,我認為目前最欠缺的是一個入門級場地,讓新手或業餘愛好者,

在適度的能力範圍內(車輛、技術、經濟條件等),更多人投入賽車運動,

建構出一定基礎的參與人口,才足以支撐往上更進階的賽事、場地及產業鏈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r. jo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